等离子体是由鲁克斯在1879年发现的,1928年美国科学家欧文·朗缪尔和汤可斯(Ponks)首次“plasma”一词引入物理学,用来描述气体放电管里的物质形态。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状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等活性粒子可与各种污染物如CO、HC、NOX、SOX、H2S等发生作用,转化为CO2、H2O、N2、S、SO2等无害或低害物质,从而使废气得到净化。它可促使一些在通常条件下不易进行的化学反应得以进行,但该法使用安全性有需提高。
【技术原理】
低温等离子体中能量的传递大致为:电子从电场中得到能量,通过碰撞将能量转化为分子的内能和动能,获得能量的分子被激发,与此同时,部分分子被电离,这些活化了的粒子相互碰撞从而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因等离子体内富含的大量活性粒子如离子、电子、激发态的原子和分子及自由基等,从而为等离子体技术通过化学反应处理异味物质提供了条件。他是基于放电物理、放电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学科之上的交叉学科。进几十年来,有关等离子体技术的研究非常活跃,为合成新物质、新材料及环境污染治理等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是利用这些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废气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分解,并发生后续的各种反应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工作流程】
有机废气(含颗粒物气体经预处理后)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等离子废气净化器内,净化器采用高压发生器形成低温等离子体,在平均能量约5eV的大量电子作用下,使通过净化器的苯、甲苯、等有机污染物转化成各种活性粒子,与空气中的O2结合生成H2O、CO2等低分子无害物质。
【适用范围】
炼油厂、橡胶厂、皮革厂、印刷厂、化工厂、制药厂、金属铸造厂、塑料再生厂、喷涂溶剂等有机和无机物恶臭气体的脱臭净化处理;喷漆(涂)车间、化工、医药、橡胶、食品、印染、造纸、酿造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气。